進入供暖季,營口大石橋市的天空依然很藍,這得益于這里持續有力地推進鎂質材料產業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2013年,這座“依鎂而立,因鎂而興”的資源型城市空氣優良天數僅占33.3%,到2016年,優良天數占比達到76%,今年前10個月,優良天數占比已達到82%。
大石橋市素有“中國鎂都”之譽,中國的第一窯鎂砂、第一爐電熔鎂、第一塊不燒磚、第一塊燒成磚均產于大石橋。大石橋鎂產品在國內外市場都占有相當高比重。
粗加工、高耗能、資源利用率低,大石橋鎂產業曾經大而不強,并帶來了巨大環境壓力。十九大報告提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近幾年,在營口市、大石橋市兩級政府主導下,大石橋市陸續扒掉了排放不達標的129座(臺)落后窯爐,關閉了963座漏窯,對320臺雷蒙及鎂砂粉碎系統污染設施進行了專項整治。2016年,全部482家鎂質材料生產企業中有130家被關停,淘汰落后產能90萬噸。
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不是一關了之,而是要把住企業生產的“能源入口”和“排放出口”。大石橋市加快推進天然氣替代重油工作,目前20多條高溫隧道及梭式窯已完成油改氣,其余正在實施;對重燒窯等重點污染設施安裝工況法傳感器,對除塵設施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監控。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篡改監測數據以及堆場未達標準等違法行為,均被處以上限處罰。
綠色發展、轉型升級正在成為企業的共識和自覺。遼寧潔鎂科技有限公司用自己的“姓名”彰顯保護資源、節能減排的意志,利用鎂等各種礦物質廢渣為原料生產食品級二氧化碳,生產余熱用來發電;在營口益嘉鎂業公司,幾十米高的旋流動態燒結爐正在生產,這是國內首臺在生產氧化鎂中應用的旋轉燒結爐,粉灰、熱量不外排,能耗比國外先進的回轉窯爐節省20%。
豐華實業菱鎂礦高效利用綠色生產技術,群益集團等企業電熔鎂砂爐升級改造項目被政府列為環保對標對象、升級引路典型,強力支持推動。老牌耐火材料生產企業青花集團、金龍集團聯合起草的鎂碳磚生產標準,菱鎂化工集團起草的農業用硫酸鎂生產標準以及營口東邦冶金耐材有限公司起草的鐵水脫硫噴槍三項產品標準,成為國家標準。
“綠色杠桿”倒逼科技支撐和金融助力。目前,大石橋市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建立鎂質材料企業科研機構36個,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先后與北京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14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的科技合作關系。252家鎂質材料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及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長期技術協作關系。另外,已有中鎂集團等3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7家企業在遼寧股權交易市場科技板掛牌展示。